發展文化地產需要註意什麼問題?文化地產應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?4月25日,由洛陽福溫聯合置業有限公司舉辦的CECU中國企業資本聯盟首屆洛陽論壇上,獨立經濟學家、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主席杜猛博士提出,發展文化地產,需註意與金融市場相結合,首先解決錢的問題。中國企業資本聯盟秘書長劉艷則指出,地產更應該與文化產業相結合,保持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。
  □東方今報記者 寨建雷/文圖
  企業應該學會使用金融平臺
  作為朝陽產業,文化產業越來越受到重視,各地的文化產業項目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。目前全國已有288個地級市以及655個縣級市有了振興地方文化產業的地方法規,顯而易見,發展文化產業已成趨勢。
  文化地產,作為地產行業中的一支新軍,正異軍突起,不僅受到地產商的青睞,也越來越受到購房者的喜愛。
  作為地產項目,投資本來就是以億元為單位來計算的,文化地產項目在建設中被賦予更多的文化功能和韻味,則意味著更多的投入。
  在當前我國金融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,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渠道愈發狹窄,開發更有品位的文化地產項目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。
  資金從哪裡來?學會將自有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!這是獨立經濟學家、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主席杜猛博士在論壇中給出的一個破題之道。在杜猛看來,地下融資等渠道的高利率並非產業發展的常態化運作模式,高額的利率不僅讓企業背負沉重的負擔,甚至可能害了一個企業。
  而按照我國目前的金融格局,如果想通過正常的金融市場獲得投融資,那麼房地產企業一定要學會瞭解當下的金融格局,將文化地產語言變成金融語言,成為金融市場認可的項目。
  杜猛說,其實除了傳統的銀行業,保險業也是企業的融資渠道,另外,不可忽視投行的力量,這類專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,也是一個巨大的融資平臺,背後蘊藏著廣闊的融資渠道。
  文化產業的可持續性更具融合度
  對文化地產的認知與理解是否到位,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,我們的思維是否存在一些誤區?中國企業資本聯盟秘書長劉艷首先拋出了這個話題。
  在她看來,文化與文化產業,文化與文化地產之間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存在著必然聯繫。劉艷以西安曲江新區為例說,那裡原本就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,以前無人問津,在政府的基礎設施配套完成後,文化產業興起,投資者紛至沓來。
  劉艷還提到另外一個成功的案例,成都的中國博物館小鎮是一個博物館“扎堆”的地方,也正是因為當地文化產業的興盛,帶動了包括房地產業在內的經濟發展。
  這兩個成功案例中都透露出一點,那就是因為當地文化產業的興盛,才有了文化地產的興盛,很多地方不缺文化,但缺乏文化產業,因而拖慢了地方經濟的發展。從這些成功案例中,劉艷向房地產行業發出提醒,文化地產更應該和文化產業相結合,而非與文化直接結合。
  在劉艷看來,文化是十年磨一劍,非靜心而不能為,不講究付出與回報。但是作為一個行業,不考慮投入與產出比,這個行業不可能持久發展,發展就不具有可持續性,也就意味著這條路並不正確。
  相較之下,文化產業既具有系統化,也具有標準化和可持續性,所以地產文化更應該尋求與文化產業的結合,而非直接與文化的融合,顯然,這種發展模式更具可持續性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文化地產應與資本和文化產業融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05apexq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